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周公馆)
场馆简介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周公馆),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思南路73号,是一幢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欧式花园楼房,一底三楼,共四层。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于1946年6月在上海设立办事机构,即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但由于当时国民党政府的限制,办事处对外称周恩来将军寓所,简称周公馆。办事处设立后,周恩来、董必武等曾多次在这里会见各界人士并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阐述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的一贯主张,揭露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中国共产党人在周公馆开展的革命斗争为我党扩大和巩固革命的统一战线、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1959年,周公馆被列为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旧址修复并成立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1998年,纪念馆取消独立建制,划归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管理。2019年10月,周公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网络直播视频链接(宣传视频):https://wap.peopleapp.com/video/5605525/5526540

党史故事
雾海明灯丨沈钧儒:肝胆相照真豪士

为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2周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周公馆)策划了“周公馆的故事”系列特辑,已于近期在线上推送,讲述中国共产党人在周公馆开展革命斗争的故事,以飨读者。今天,为庆祝民盟成立79周年,特别推送该系列第二篇《沈钧儒:肝胆相照真豪士》。

沈钧儒(1875-1963)浙江嘉兴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

沈钧儒

沈钧儒从青少年时期便以救国为己任,不断探索救国之道。他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在北伐时期开始与共产党人密切合作,从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理想中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和希望,从此坚定地与中国共产党合作。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沈钧儒曾因共产党嫌疑,险遭杀身之祸。

沈钧儒故居

抗战胜利后国共和谈期间,作为中间势力的第三方面人士,沈钧儒是国共双方极力争取的对象。当时,沈钧儒住在上海,经常往返于宁沪,是周公馆的常客。周恩来非常珍惜这个朋友,常常和他一起交换对时局的看法,并耐心地解释。沈钧儒非常理解和支持共产党的正义主张。

1946年8月民盟代表(左起)章伯钧、沈钧儒、罗隆基在上海发表讲话

1946年11月15日,国民党不顾中共和民盟的反对,召集了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标志着国共谈判的彻底破裂。青年党、民社党和一部分“社会贤达”参加了伪国大,而民盟则公开表明了不参加国大,同时带动大部分第三方面人士反对国大,坚定地与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

1947年2月底,国民党强迫中共代表团在南京、上海、重庆三地的留守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代表团决定将三地的房产交民盟代管。当时政治形势十分险恶,但沈钧儒毫不犹豫地同意代管。

董必武率领南京、上海两地的中共代表团成员由南京返回延安

周恩来委托中国共产党驻沪代表团的成员将思南路周公馆的房子及部分物品一起转交给了民盟机关,并把钥匙交给沈钧儒保管,同时向他赠送了一柄配有木架和玻璃罩的淡绿色烧瓷如意。这柄瓷如意在随后的日子里一直伴随着沈老,它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和民盟之间互敬互信的深远情谊。

中共代表团赠送给沈钧儒的瓷如意
雾海明灯丨一件呢背心,见证伟人情

为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2周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周公馆)策划了“周公馆的故事”系列特辑,讲述中国共产党人在周公馆开展革命斗争的故事,以飨读者。今天,推送该系列第三篇《一件呢背心,见证伟人情》。

廖梦醒(1904-1988),广东归善人,廖仲恺、何香凝的长女,廖承志的胞姐。

廖梦醒

廖梦醒早年追随孙中山投身反帝反封建运动,1931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参加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及保卫中国同盟,任宋庆龄秘书。1949年后,历任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委等要职,为中国妇女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1949年10月,廖梦醒(左)与邓颖超

廖梦醒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周恩来曾叮嘱她不要暴露身份,所以她当了20多年的秘密党员,其身份直到1953年才公开。廖梦醒利用在宋庆龄身边工作的有利条件,成为负责宋庆龄与周恩来之间联络工作的“红色交通员”。

1938年保卫中国同盟中央委员会部分成员在香港合影(左三为廖梦醒,左四为宋庆龄)

周廖两家的交往渊源颇深。廖梦醒的父亲廖仲恺全力支持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改组国民党,积极促进国共合作。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帮助孙中山和中国国民党筹建黄埔军校,而廖仲恺曾任代理黄埔军校筹建委员会委员长和军校首任党代表。当年9月,时年26岁的周恩来从法国回到广州。11月,即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廖梦醒的丈夫李少石曾为周恩来的秘书,1945年10月在重庆被国民党士兵误杀,周恩来对此非常悲痛。

沉浸在丧夫之痛中的廖梦醒,得知周恩来希望她在宋庆龄回上海后继续在宋身边办公时,一口应允,只身前往上海,继续担任宋庆龄的秘书,并致力于中国福利基金会的日常工作。

周恩来在李少石遇难后给廖梦醒的题词

随着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全面内战步步升级,国共谈判濒临破裂,1946年11月19日,中共代表团成员陆续返回延安。一天,廖梦醒收到周恩来送来的一块延安产的粗呢料,这才知道代表团撤走了,但她仍然继续留在上海坚持工作。

解放后,上海周公馆的工作人员到北京征集同周恩来同志相关的物品,廖家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这件用周总理送来的呢料改制的背心。这件呢背心见证了周恩来与廖家的深厚情谊,最终也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上海周公馆,回到这个周恩来曾经居住、工作过的地方。

廖梦醒用周恩来赠送的粗呢料做成的背心
雾海明灯丨周公馆:于无声处听惊雷

为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2周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周公馆)策划了“周公馆的故事”系列特辑,近期将在线上推送,讲述中国共产党人在周公馆开展革命斗争的故事,以飨读者。今天,推送该系列第一篇《周公馆:于无声处听惊雷》。

1946年的上海思南路107号(今思南路73号),原本是《新华日报》上海筹备处办公地点。国共南京和谈期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拟在这里建立驻沪办事处。由于当时国民党政府对中共代表团严加限制,阻挠成立办事处。董必武知道后就说:“不让设办事处,就称周公馆,是周恩来将军的公馆。”

周恩来在周公馆西阳台

1946年6月22日,中共代表团在思南路107号门外挂上了“周公馆”的铭牌。

“周公馆”门牌

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和中统局共同在周公馆马路对面的思南路98号(今思南路70号)妇孺医院内设立了秘密监视点,日夜注视周公馆动态,每天上报监视情报,同时在电话局监听周公馆的电话。

1946年10月17日国民党特务上报的《监视专报》

周公馆所在区域原是法租界的高级住宅区,附近没有店铺,更没有叫卖的小摊小贩。可自从办事处设立后,周公馆附近突然热闹起来了。周公馆马路对面摆了个从不见有人光顾的皮鞋修理摊。一些拉三轮的,装作候客总停在门口。还有卖香烟的小贩、剃头挑子,也总在门前晃来晃去,他们的眼睛却是不停地看向周公馆大门。

思南路98号,原为上海妇孺医院

周公馆二楼靠北的一面住着陈家康、徐克立夫妇。他们窗下是一条僻静的小巷。办事处的人从外面回来,首先能看到这间房间的窗子。于是办事处的同志就在窗台上摆了一盆花作为“信号”。每当有敌特或者地痞流氓要来捣乱时,办事处里的同志就把花盆撤掉。外出的同志回家前要么先打个电话问问,要么到弄口先抬头看看这个窗台,花盆在,说明安全,才放心揿铃进门。

陈家康、徐克立夫妇房间的窗台

随着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全面内战步步升级,国共谈判濒临破裂,国民党对周公馆的监视也愈加严密。除了设立监视点长期派员驻守外,还派特务骑自行车跟踪办事处工作人员,专门调来汽车尾随跟踪中共代表团的汽车,甚至妄图以撞车手段妄图暗害周恩来同志。

当时题为“周恩来汽车生尾巴”的报道

周恩来和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们在这种非常险恶、个人安全没有保障的环境下,始终泰然处之,把生死置之度外,坚定沉着地坚持斗争,直至1947年3月5日全部安全撤离。

郭沫若(左一)、周恩来、李维汉在周公馆门前的合影

历经了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如今的思南路依旧深沉、静谧,周公馆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模样,它有着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慢慢地回味,这是历史长河中永远都无法磨灭的一抹红色印记。

现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周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