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场馆简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是中国共产党梦想启航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之地。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拉开帷幕。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等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和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参加了大会。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会议。会上,代表们交流了各地党、团组织的情况,起草并讨论了党的纲领和关于当前工作的决议。7月30日晚,因法租界暗探袭扰,会议被迫中止,代表们紧急撤离。最后一次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决定设立中央局,选举产生中央局成员,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共一大会址原建筑建于1920年,坐北朝南,前后两排,是较有代表性的近代上海石库门建筑。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一大会址被勘实、修复并建立纪念馆。1961年,中共一大会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纪念馆馆藏革命文物和近代文物12万余件套,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在中共一大会议室原址,习近平久久凝视,叮嘱工作人员一定要把会址保护好、利用好。他动情地说,毛泽东同志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这个比喻很形象,我看这里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说,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党的十九大以来,千千万万党员群众来到党的诞生地,在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之地,叩问初心,追寻使命。3年来,中共一大会址共接待观众近400万人次。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中共一大会址保护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更好地发掘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基因、精神灵魂和历史根脉,追寻革命火种、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信仰之光和理想之火,建设好、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经中央同意,2019年8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正式开工建设。

新建的中共一大纪念馆紧邻中共一大会址,计划于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建成并对外开放。建成后的纪念馆将以一大会址、宣誓大厅、新馆展厅为主要展示空间,展陈设计以初心使命贯穿全篇,全面讲好建党故事,深入阐述建党精神,充分体现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始发地,充分结合石库门建筑肌理,运用现代建筑手段和展陈设计理念,演绎中国共产党从石库门走向天安门的奋斗历程,实现新旧交融、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只争朝夕,精益求精,高标准、高水平、高品质建设好展示建党光辉历程、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地标,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网络思政课
党史故事
中共一大纪念馆馆藏文物介绍(部分)
中共一大会址

中共一大会址是一栋典型的石库门建筑,建于1920年秋天,地处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也就是现在的黄浦区兴业路76号。这里是一大代表李汉俊和他的哥哥李书城的寓所,这间房间是他们家的餐厅。中共一大召开了7次会议,其中前6次都在这里举行。

1921年7月23日晚,中共一大在这里开幕。来自7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13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他们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党员。这间只有18平方米的小小客厅,见证了一个伟大政党的诞生。毛泽东主席说,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房”。习近平总书记说,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新青年》杂志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里”,这惨痛的教训使先进的中国人终于认识到,仅仅靠西方政治制度的移植难以救中国。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更名为《新青年》,在思想文化领域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积极宣传民主精神和民主政治制度,在它的影响下,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从此开始,一场新文化运动在文化思想界广泛掀起,《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这场振聋发聩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政治思想上给了封建主义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唤醒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在思想界一批中国的先进分子由此率先完成思想转变,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先驱。新文化运动吹响了思想启蒙的号角,不仅形成一次新的思想解放的潮流,也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正式出版问世,首版印刷了1000册,比现今的小32开还略小,封面印着红底的马克思半身坐像。稍有缺憾的是,书名被错印成《共党产宣言》。《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推出后,迅速在先进知识分子群体中掀起一股购买与阅读热潮,很快便告售罄。9月,在勘误之后,《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又再版了1000册,封面的马克思坐像底色改为蓝色。与首版相仿,第二版同样热销,以致许多读者致信《新青年》、《民国日报》,询问购书事宜。这本书对当时先进知识分子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至1926年5月,社会主义研究社印行的《共产党宣言》多至17版,更有难以计数的“盗版”,成为名副其实在国内影响最大的共产主义学说经典著作。

李大钊的英文打字机

这是李大钊使用过的“CORONA”牌英文打字机。这架老式打字机长28.5厘米,宽25厘米,高12厘米。黑色的机身配上金色艺术花体字样,显得尤为典雅大方。与同时期普通的打字机需要2000甚至3000个零件相比,这架打字机仅由692个零件组成,更为简便合用。打字机外与一只手提木箱相连,关闭时外形就像一只小手提箱。这是厂方为了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受损,特意配置的木质外壳。因此,虽然历经风雨,木壳残破,但机身依然十分完整。

这台打字机是他的好友吴弱男在英国购买的。吴弱男是同盟会早期会员,曾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曾使用这台打字机为孙中山打印了不少文件。1925年秋,李大钊在北京向吴弱男借用了这台打字机。1964年7月,吴弱男女士将这台打字机捐赠给我馆。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

中共一大通过了两个重要文件,分别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由于当时党处于秘密状态,后来又经历了长期的白色恐怖,这两个文件的中文原件都没有保存下来。所以这里展示的是在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里找到的俄文本、英文本和翻译过来的俄译本、英译本。其中的两份文件的英文本皆出自陈公博1924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硕士时发表的一份名为《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论文,论文的附录中收录了六篇文献,《纲领》和《决议》就是其中的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