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场馆简介

1920年8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领导下,俞秀松等8名青年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的机关设在当时的霞飞路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

在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带动下,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相继建立。在各地建团过程中,上海团组织起了一定的发起和指导的作用。为了培育进步青年,中国共产党在此又创办了第一所干部学校——外国语学社。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萧劲光等由各地革命团体推荐来外国语学社学习。1921年3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上海成立,团中央机关仍设在此。1961年3月4日,此处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预约途径
微信公众号: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线上展馆
全景游览二维码
场馆照片
纪念馆正门
一楼展厅(1)
一楼展厅(2)
外国语学社
二楼历史展厅(1)
二楼历史展厅(2)
二楼历史展厅(3)
二楼历史展厅(4)
二楼历史展厅(5)
党史故事
一楼

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此建立后,当年9月,为了便于团结、培养进步青年,并且为输送青年赴苏俄学习做准备,在团机关所在地创办外国语学社,外国语学社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和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的第一所培养干部的学校。刘少奇任弼时等从这里走上革命征程。1961年3月4号,国务院将渔阳里6号正式命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并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淮海中路渔阳里 6 号为二楼二底的旧式石库门房屋,门额刻着“惟德是辅”四字。楼下有教室,不上课时用来做其他活动。外国语学社虽然在报上登了招生广告,但大多数学生都是经人介绍进来的,如任弼时、萧劲光、任作民等学生都是经介绍从湖南来这里学习的。学生多时达五六十人,其中就有刘少奇、萧劲光、任弼时、罗亦农、汪寿华、谢文锦、王一飞、梁柏台、李启汉、陈为人、曹靖华、周伯棣等。社会主义青年团首先在这些学生中发展团员。

他们在此学习外文,同时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赴苏俄作准备,并参加革命活动。俄语课由校长杨明斋和维经斯基的夫人库兹涅佐娃任教。学生增多后,又聘请了王元龄任教。另外,由李达教日文,李汉俊教法文,袁振英教英文。

此外,上海机器工会筹备会,1921年“三八”妇女节纪念会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筹备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二楼

楼上亭子间分别为杨明斋和俞秀松的卧室,房间里陈设极其简单。楼上的客堂是团机关的办公室,里面放了办公桌等。楼上东厢房为一部分学生的寝室。大部分学生生活很艰苦,每月生活费只有五元左右。他们五人只包四个人的饭,省下一个人的饭钱以作他用。在这里还办了一个中俄通讯社,专发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情况的稿件。中俄通讯社的文章主要送《民国日报》等刊物登载。

许多学员都在外国语学社时期,完成了思想上的重要转化,踏上了革命道路。